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哪些方面?丨《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理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为加强供销合作社发展历程和综合改革经验的宣传,《中国合作经济》杂志将在“中华合作时报微信公众号”开设理论类栏目,为合作经济发展增加一个交流和互动的窗口,既增强主流舆论引导能力,扩大《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的影响力,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涉农专家、学者和供销人关注、研究合作经济,为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供销合作社系统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服务体系和方式,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激发供销合作社改革积极性
提升联合社的组织服务效率
供销合作社涵盖了联合社、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种组织类型,融合了行政机关、参公单位、企业、社团组织等组织特性,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相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又属于特别法人的范畴。都有各自的发展的特点,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联合社的治理效率,实现高效运转,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供销合作社自身建设,理顺联合社之间、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等组织的关系。
一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治理方式。总社与省级层面供销合作社,要以提高机关人员领导能力为导向,优化联合社的运行流程,强化对整个系统的战略引领、行业管理、组织带动、指导服务,增强领导力、凝聚力、带动力。同时,市县层面的联合社,根据综合改革和业务开展的需求,适时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新模式、新业态、新阶段的新需要。
二是形成上下互联互动、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要发挥联合社机关的整体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上下联动、协同合作,提升组织体系的活力和效率。建立完善的层级间的工作协同制度,密切层级联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联合社为成员社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不同层级联合社之间的工作协同。
三是建立新型的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治理关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关注“社企分开”问题,社有企业发展好坏成为经济组织职能发挥的关键环节。努力解决好现有的“双线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有企业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体系,实现联合社既能牢牢把握社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又能激发社有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挥社有企业优势
进一步提升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有企业是带动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走向市场的重要力量,也是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服务农村市场的有效载体,还是推动城乡商品物资流通和综合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继续推动社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在正确把握为农服务方向的基础上,在保持主责主业不偏离的情况下,充分释放社有企业的市场活力,主动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更好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升社有企业竞争力,一是提高社有企业治理效能。在现有“社企分开”的制度前提下,克服决策链条较长,企业决策效率不高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完善现有治理机制,调整优化决策程序,更好规避决策风险。从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着手,联合社在把控集团公司方向同时,加强对二级企业经营放权,建立企业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响应机制。二是推进社有企业区域协同发展。由于全系统社有企业存在较大区域异质性,可以通过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确立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社有企业联合合作创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加快形成产业协同机制,整体提升社有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社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一般国企和民营企业相比,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多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力度不大。要确保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获得比较优势,需要在系列改革的基础上,重视技术引入和应用,发挥社有企业后发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产业升级。四是推动社有企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社有企业经营业态较为传统,新模式新业态探索较为有限,特别是在服务县域流通网络建设方面,供销合作社还有巨大空间。在打造冷链物流骨干网等基础设施方面,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优势有待深入挖掘。要不断优化供销合作社产业结构,提升社有企业行业竞争力。
加快要素资源整合
提升基层社综合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构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动力来自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协同,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具有组织和网络优势。基层社是体现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的基本单元,是供销合作社密切与农民利益的前沿阵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对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的认识,将基层社建设纳入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真正发挥好基层社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优化区域内服务资源配置,推动服务机制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完善县域层面联合合作的服务机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发展能力的基层社,需要各级联合社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和改革措施,逐步克服供销合作社层级管理的劣势,优化区域内服务资源的配置,在加快基层社集体资产确权的基础上,县级社要加大对服务资源的统筹,探索联合社对基层社人事、财务、资产、经营上统一管理机制,做优县级资产运营平台,提升基层社经营服务效率和水平。有条件的地区,考虑将基层社生产经营业务,纳入到各级社有企业经营服务范畴,借力社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社业务、资金、人员等方面问题,推动综合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动基层社发展基金在县域内的统筹使用,实现区域内基层社规范有序发展。
完善需求导向的综合服务供给方式。通过组织和经济联结,密切与其他经营主体的联系,充分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需求,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综合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充分挖掘各类经营主体的需求。加快恢复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发挥综合服务平台的带动作用,充分了解各类主体的服务需求,持续做好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实现生产、供销、信用的一体化推进。二是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把基层社打造成为承接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推动与乡镇政府和村“两委”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三是发挥在农村流通上的优势,发挥服务网络的重要作用,利用好农村综合服务社的终端服务优势,强化农产品收购和生活资料供应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新需求。
(作者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原副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来源:中国合作经济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