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供销社“五抓五保”加强春耕农资供应

福建省供销社系统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和网点多覆盖全的优势,加强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确保春耕备耕“开门红”。截至3月31日,全省系统已储备各种化肥84.98万吨,完成省发改委下达的年度冬储计划的百分之141.6;冬储农药5047吨,完成冬储计划百分之168.2。做到“五抓五保”:


抓储备,保基本

坚持早计划、早安排、早准备,先后2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工作,及时下发《关于开展全省供销社系统春耕农资储备及供应服务工作检查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的通知》,制订《2021~2022年度农资冬储工作落实方案》和《抗疫情保春耕农资供应应急预案》。由省社领导分组带队到全省各地开展春耕农资供应检查,确保春耕农资供应稳定。紧盯供需变化,坚持未雨绸缪,根据农资商品价格受外贸、疫情、煤炭等因素影响引起的零售价格上涨实际,指导各级拓宽进货渠道,及时筹措货源,保质保量抓实储备,为春耕备耕“稳价保供”提供支撑。


抓资源,保供应

一、加强分析研判。

针对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和我省的种植结构变化、农民用肥用药的习惯等情况,加强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等部门的沟通,深入开展调研,做好春耕农资市场价格形势的监测、预测和分析,落实每日农资销售、订货、主要农资品种批发价格日报制度和库存动态上报制度,做好农民用肥用药需求调查,加强分析研判,及时调整结构,主动适应需求,落实应急措施,做到安排科学合理,调度有序有效。

二、调整储备品种结构。

各级供销社根据农资上下游市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变化情况,积极调整储备品种结构,增加储备省内紧缺的优异复合肥、专用肥,加大力度推广有机肥、特种肥和低毒农药。省福农集团加强资金保障,累计月平均投入资金10.80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58.36。

三、加强货源组织协调。

进一步强化上游沟通协调,丰富进货渠道,优化供应品种结构,加快物流运输调拨,做好货源的组织安排和保障供应。采取相关优惠政策,发挥好省福农集团遍布全省的23个农资经营网络、仓储设施作用,引导全省网络终端门店积极储备,积极将库存前移,及时协调解决在仓储等方面的困难。

四、减少化肥出口保内需。

去年10月份以来,省福农集团公司根据省发改委、省供销社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去年第四季度减少化肥出口约8亿元,有力确保了省内农资市场供应。


抓调控,保稳价

针对去年以来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社会库存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的严峻形势,省供销社做出春耕农资“保供稳价”“五要五不”的承诺,公布省级保供企业名单,让农民有地方可买,买得到放心货、平价货,确保我省春耕农资应急供应调得出、供得上,不断档、不脱销。福农集团充分发挥省级农资储备“蓄水池”和“压舱石”的功能,敞开库存保障供应,陆续把储备的商品投放市场,并以低于市场同期涨幅的价格让利于农。同时,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主动维护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带头稳定农资市场价格,严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促进农资市场平稳运行。


抓管控,保品质

结合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深入基层一线,进库房、看实物、查记录、问质量,层层传导压力,动态督促落实。各级供销社从小处着手,秉持严字为先,对系统内各网点的经营资质、管理制度、农资商品价格质量和落实储备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坚持主渠道供应,点对点供货,从严把控商品入口关质量关,从严把紧购储销各环节。选择实力强、信誉好、讲诚信、证件齐全完备的生产或流通企业作为农资储备的主要供应商,做到每单每批商品检验单备案备查。与经营企业签订《农资经营保供稳价承诺书》,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户购得放心、用得称心,使“放心肥放心药”进村入户,服务农民。


抓创新,保服务

充分发挥省、市、县(区)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和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组织举办定货会、促销会和现场观摩会,积极为农户提供土壤检测、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服务,大力推广智能化农机具,通过植保无人机开展农业统防统治工作。开春以来,各地供销社联合院校、科研机构,发挥“庄稼医院”平台作用,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测土配方、农机维修等惠民活动,开展各种形式“保春耕、促发展”春耕农资科技下乡活动60多场次,做到解民忧,送实惠。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强化互联网营销和线上营销,创新肥料配送方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药,准确施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全力做好农资春耕供应和服务工作。


来源:福建供销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IF云科技
  • 首页
  • 电话
  • 位置